
那个年代,日本国内汽车制造业实现了飞速进步,众多厂商纷纷研发或者规划高性能车型来对抗欧美超级跑车,例如本田的NSX、日产的R32等,三菱自然也不例外,推出了自己的力作,即三菱GTO,在海外市场则被称为三菱3000GT。GTO与丰田SUPRA、本田NSX、马自达RX-7一起被誉为九十年代JDM界的四大代表车型。


1990年三菱3000GT正式推出。这款车的外观极具视觉冲击力。成龙主演的众多电影里,常见它出镜。作为跑车,3000GT配备双门造型。车身线条流畅优美。它运用了流线型设计,显著减小了空气阻力。三菱的技术人员把那个时代尖端的双涡轮增压技术,还有电控阀门排气系统,以及可变阻尼避震装置,再加上主动式空气动力学系统等,众多创新技术融合在了一起。


跑车在造型上要精心打造,性能方面则更为关键。1990年推出的第一代三菱3000GT装备了峰值功率达206千瓦的引擎,不过实际输出功率受到了约束。1994年,3000GT已经进行了部分调整,发动机输出功率有所增强,达到了221kW,百公里加速时间缩短至4.9秒,堪称性能强悍的车型。然而,由于车身重量过大,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最终在2001年,三菱3000GT停止生产,这款传奇汽车就此结束其历史。图片和文字资料来源于网络。


三菱GTO也算是一辆颇具代表性的日本本土车型,不过其市场关注度相对有限,因此相关的衍生产品数量不多,我们之前曾体验过一款由PARA打造的改进型GTO,这次则尝试了一个不同类型的版本,即tomica PREMIUM系列,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黑盒产品,这个系列在品质上要略优于传统的红白盒tomica,尽管其售价仅几十元,如今其价值已经可以超越许多同类模型,但总体而言仍然属于玩具类别,与十几元红白盒产品处于同一水平;这类产品的共同点是表面涂层坚固且有一定厚度,抗摔性能出色,但细节处理较为粗糙,特别是在尺寸比例上,基本达不到精确的1/64比例,对于这类产品,很大程度上是凭借tomica的品牌效应吸引消费者。

Tomica黑盒系列名称中黑盒二字表明其外观为黑色,整体设计理念与tomica及TLV产品高度相似,盒子内部配有模型手绘图像,每个面都展示着丰富内容,通过“适用对象年龄六岁以上”的说明可以判断这是一款玩具产品,特别指出的是,包装上清楚标注,这款黑盒GTO的尺寸比例是1比63。


tomica是日本知名品牌,其产品在外观模仿上非常逼真;红色车漆采用纯色涂装,正如之前提到的,漆层较厚,光泽度良好,但模型接缝处略显粗糙;车门拉手并非独立部件,做工同样不够精致,车身侧面的通风口采用压纹工艺,转向灯则通过移印技术实现;银色轮毂的漆面质感平平,表面处理也不够精细,而且没有配备刹车系统;此外这款黑色GTO版本缺少外部后视镜,即使是整体式设计也未包含;模型的车窗是完整一体结构,因此与A柱和B柱之间存在明显缝隙,这也是玩具与模型之间的一大差异。


这个GTO属于早期采用翻灯工艺的款式,其翻灯效果通过刻线实现,而翻灯前的小灯则是通过移印技术制作;转向灯和黑色饰条均以油漆刻线方式呈现,车头上的三菱标志则是移印而成;模型前杠的通风口部分是浮雕与移印的结合,雾灯部分同样运用了移印工艺。


GTO的尾翼是单独制造的部件,但分量不轻;尾灯是喷漆式的;车尾的其他标识和构造都是印刷上去的;车牌支架旁边的黑色网眼是凹凸加工的,双出的排气系统应该是分开制作的,排气管的端口经过加深并涂黑了。

多角度对比真车,模型的轮子有弹簧,而且有轻微的外八。





这个产品的内部采用纯黑塑料材质,但座椅部分点缀着白色装饰线条;它没有配备雨刮装置;车头面板上雕刻着具有立体感的进气格栅;后备箱玻璃的C型柱采用喷漆工艺制作而成。

车架结构类似浅层雕刻,1/64比例的微缩形态,配备弹性支撑装置,但基座为塑料制品,不设橡胶轮胎,表面也没有花纹,这些也是其封闭系统的特征。

这类物品具备玩具的特征,所以无需过分关注细节,买家看重的是车辆型号和耐用程度,想要真正收藏就必须成套成规模;许多爱好者最初通过红白盒和风火轮开始接触,接着逐步转向更高级的产品,作为入门工具确实很实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