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制造商们纷纷加大在AI领域的投入,使得2024年被誉为“手机AI元年”。然而,一直被视为智能手机领域的领军者的苹果公司,却迟迟未见有何动作。最近,苹果公司宣布放弃其造车计划,正全面转向致力于生成式AI的研究,与此同时,与AI手机相关的消息也接连不断。对于苹果公司来说,面对销量和市场占有率的双重下滑,降价策略是为了在现有市场中争夺份额,而AI技术的应用则是为了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引入外部大模型
据媒体报道,周一消息人士透露,苹果与谷歌正在紧密磋商,期望借助谷歌的生成式AI模型Gemini,为今年iPhone软件新增功能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该知情人士还指出,苹果近期亦与OpenAI有过交流,并正在考虑引入GPT模型。
据消息透露,苹果公司正在为即将发布的iOS 18系统研发一系列基于自研人工智能模型的新特性。然而,这些新功能主要在设备端运行,而非依赖于云端。为此,苹果公司正在积极寻找合作伙伴,以助力其生成式人工智能功能的实现,这其中包括基于简单提示生成图像以及撰写文章的能力。
在终止了汽车制造计划之后,苹果公司目前正承受着人工智能领域的巨大挑战。相较于微软和谷歌,苹果在开发生成式人工智能方面显得较为滞后,而谷歌和微软则已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到了他们的产品之中。上月,苹果公司的执行总裁蒂姆·库克透露,公司打算在近期内公布更多关于其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具体方案,同时强调公司在此领域投入了“非常巨大”的资金。
此次披露的合作洽谈可能表明,苹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并未达到某些人预期的程度。据此,知情人士指出,苹果寻求合作伙伴的策略可能是一项明智之举。若谈判成功,苹果有望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获得新增功能,同时,Gemini也将凭借数十亿潜在用户群体获得显著优势。
这也预示着这两家公司关系将更加紧密。谷歌与苹果已签订协议,谷歌每年向苹果支付巨额资金,使得其搜索引擎成为iPhone及其他设备上Safari浏览器的预设选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鉴于两家公司规模均十分庞大,此次潜在协议或许会引发对两家公司进一步的垄断审查。
苹果公司针对AI手机的研究进展持续受到广泛关注。2023年,众多媒体纷纷报道苹果正在研发一款名为Ajax的大规模模型,而到了2024年1月,有开发者透露在苹果操作系统iOS 17.4的Beta开发者预览版中发现了与Siri、OpenAI以及GPT相关的代码片段。这些代码揭示了苹果正在致力于打造一款由大模型驱动的新版Siri。该事件激发了业界对于尚未发布的iOS 18的诸多猜测。许多人预测,iOS 18将全面融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利用AI技术对iOS系统中的内置应用进行全新改造,尤其是对Siri的升级。
拯救销量
苹果公司所面对的AI手机市场,无疑是一个崭新且规模庞大的领域。自1993年踏入中国市场,苹果便一直被视为高端手机的标杆。在智能手机的浪潮中,诺基亚等品牌已逐渐淡出视野,那些曾经耳熟能详的翻盖式国产手机也渐渐被遗忘,似乎唯有苹果品牌始终屹立不倒。然而,时至今日,这种局面悄然发生了一丝细微的变化。
近期,富瑞集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苹果在我国市场的销量略有下降,降幅达到了3%;而在2024年的首周,这一数字更是剧减至30%。此外,报告还预测,在华为、小米等国内品牌的激烈竞争中,苹果手机在2024年的销量可能将遭受两位数的跌幅。紧接着,苹果公司公布了其财务报告,指出在中国市场的收入下降了13%。
面对智能手机市场需求的减弱,苹果中国的官方网站近期难得地推出了一次促销活动,对iPhone 15系列的所有产品进行了500元的降价处理,这其中包括了价格最高的iPhone 15 Pro Max型号。
丁少将,一位产业观察家,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苹果官方对产品进行降价,这反映出iPhone 15系列的市场表现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公司面临年终清理库存的紧迫需求。面对以华为为首的国内品牌在高端市场的强劲竞争,以及三星最新旗舰手机Galaxy S24系列的上市销售带来的额外压力,苹果公司迫切需要通过降低售价来提升销量,以便在消化库存的同时,为2024年新款手机的推出做好市场铺垫。
丁少将认为,苹果的战略调整显得较为缓慢,其在影像技术领域接连被安卓阵营的领先品牌超越,而在折叠屏、AI大型模型领域的发展步伐也显得迟缓,这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了用户数量的逐渐减少。
Canalys的分析指出,在过去两年中,得益于高端智能市场的稳定需求,苹果iPhone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然而,在北美和欧洲等主要市场的高端换机需求逐渐趋于稳定之际,华为在中国大陆的再次崛起以及本土竞争的加剧,对苹果的持续增长构成了挑战。在崭新的一年中,苹果公司亟需探索新的市场增长领域和构建生态系统的优势,以此来振兴其iPhone业务。正如Canalys在报告中所述。
三星Galaxy S24系列手机被认为是AI对销量产生显著影响的显著例证。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该系列手机在韩国上市仅28天后,销量便突破了100万部,这一成绩超越了三星S系列手机达到百万销量的速度,并且比上一代Galaxy S23系列提前了3周。
恰巧的是,尽管三星在2023年11月推出了其自主研发的高斯大模型(Gauss),但Galaxy S24系列却采用了谷歌的Gemini系统,而在中国市场,该系列则搭载了百度的文心一言。目前,Galaxy S24系列的核心AI功能包括通话过程中的双向实时翻译以及创意影像编辑等。
AI iPhone还有多远
去年随着GPT的火爆,英伟达的CEO黄仁勋发表观点称,“AI的iPhone时刻已经到来”,这意味着AI领域已经达到了类似iPhone首次亮相时对手机行业所造成的颠覆性变革的关键节点。
现在,真正的AI手机似乎即将问世。然而,许多人觉得,我们与这样的AI手机之间还有一段不小的差距。业内专家指出,不论这些大模型是自主研发还是开源,那些已经贴上AI手机标签的产品,其主打功能主要是图像处理和搜索等,与真正的智能形态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Gartner调研机构提出,AI手机需具备相应的软硬件支持,确保AI驱动的功能与应用在手机上得以顺畅融合并高效运行;此类手机可在本地执行基础或微调的AI模型,进而创造出新的内容、策略、设计及方法。换言之,只有当AIGC真正在终端设备上运行,AI技术才算真正在手机上得到应用。
张孝荣,深度科技研究院的院长,他提出,从价值潜力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技术有望对手机行业的商业模式进行革新,甚至可能对过去的行业格局进行重塑。然而,在目前这个阶段,手机制造商的战略思维已经超越了技术和生态的发展。他们围绕概念进行炒作,或许能在短期内提升销量,但这样的愿景终究不能等同于实际成果。
张孝荣指出,我们还需关注到一点,即AI手机在增强用户体验的同时,也可能激发用户对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的担忧。目前,对于担心App过度获取数据的用户来说,他们可以通过安装多个App来隔离数据,以此减少隐私泄露的风险。然而,如果AI手机能够实现所有App的数据互通,那么用户将难以找到逃避的途径。
从这个角度分析,AI手机尚未步入其iPhone时代的巅峰,然而,它的到来显然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