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卿绘
获得北京户籍最快可能只花五天时间,上海致力于吸引各方优秀人才加以利用,全国范围内的大学生只要持有学生证和身份证就能办理西安户口……最近一段时间,北京、上海、西安、武汉等二十多个城市相继推出了针对人才的优惠政策,引发了一场新的“人才竞争”。
进步是首要任务,人才是关键资本,革新是核心引擎。专家们指出,各地方在吸引人才和引进智力的过程中持续推出新措施,此起彼伏,竞争激烈,传递出明显的重视人才信息,更加突显出人才在当前新一轮变革布局中的核心地位。
新政频出,不拘一格揽英才
3月26日,上海召开了关于人才的会议。会议中,市委书记李强强调,需要显著增强城市日常生活的多样性和宜人程度,重点处理人才们普遍提出的住房、子女上学、医疗等方面的难题,目的是让上海成为吸引各类人才进行创新和创业、达成个人抱负的理想之地。二零一六年九月,上海市推出了人才发展促进方案,随后又逐步公布了六十九个相关支持措施,着力消除制度性障碍,为企业和专业人才提供更多自主权;借助薪资评估、投资评估以及第三方评估等市场手段进行人才引进和集聚,成功吸引了众多高精尖人才前往上海就业。
三月二十一日,北京市公布《若干举措以改善人才服务助力科技创新助推高精尖产业进步》,在吸纳人才、评估人才、奖励人才等层面实施一系列配套政策;此外,北京启动了高层次国内人才引进的“直通车”,针对入选国家及北京市重大人才项目的专家、获得重要科技荣誉的学者,将提供直接引进服务,最快五日内即可完成引进流程相关手续。
三月十九日,武汉市公布了针对大学毕业生租房的说明文件,明确指出,毕业三年以内的学生,只要具备武汉户籍,并且家庭在武汉没有自己的房产,都有资格申请大学毕业生专用的租赁住房,该住房的租金会保证比市场价低二十个百分点,如果是合租的话,价格会低于市场价的三十个百分点。
广州、宁波、海口、郑州、西安、南京、成都等城市近期纷纷出台吸引人才的新举措,包括提供优厚待遇和便利政策,目的是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前来发展,增强地方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广州市计划对人口迁入规定进行再次调整,建立以人才迁入为主导,积分方法迁入和特殊政策迁入作为有益辅助的迁入制度,着力招徕大学毕业生、技术专才、职业技术学校结业生以及海外学习归来者等高水准专才、技艺专才、创业专才、行业急需专才。
宁波市显著放宽了人才迁入政策。大学专科应届生在宁波能免除条件迁入,之后再寻找工作,无需考虑住所和职业限制;中等专业学校或普通高中毕业生,只要在宁波工作达两年,即便没有房产也能办理落户手续;通过购房实现落户不再受限于原先的100平方米房屋面积标准,也不必满足45岁以下的年龄条件。
海口针对企业吸纳和人才聚集,实施相应措施,鼓励优秀人才发展,提供居住支持,并启动了高级人才和急需人才招募项目,同时为高校青年人才开辟了专门通道。
……
各地发布的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中,“定居”“安居”“放宽”是频繁出现的词汇,也是人才最为关注的重点内容。各地积极展开对人才的竞争,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良好态势,表明社会各界对人才以及人才引进工作愈发看重。据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王辉耀分析,我国当前正从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各地要达成创新进步,需要更加重视人才的推动作用,因此,积极引进创新型人才势在必行
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力
“十九大的报告明确阐述了国际的竞争状况,以及我们国家前进的方向和具体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的杨伟国院长谈到,“只有那些勇于改革的人才能不断前进,只有那些擅长创新的人才能变得强大。中国想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
近些年,各地都在积极吸引人才,竞争非常激烈。这种新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党中央对人才工作越来越重视,同时也反映出各地在发展中遇到了不少难题。在新发展理念得到贯彻实施后,各地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国家应该主要依靠人才来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各地都将工作重心从比拼投资、比拼产业,转变成了更加注重争夺人才。这是城市进步形态更新的必然要求,以往依靠资本投入促进经济发展的老办法目前效果不佳,在这种背景下,各地方都在努力发掘新的经济进步源泉,而优秀人才正是促成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王辉耀这样指出。
大家留意到,本轮争夺人才的热潮中,不仅二三线城市动作频繁,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也积极行动,不再袖手旁观,它们纷纷简化迁入条件,给予丰厚的福利,热情欢迎杰出人才。长久以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一线城市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对人才有着天生的吸引力。可如今,为何这些城市也显得急需人才?人才专家指出,大城市存在居住开销大、工作步调急、生存负担重等不足之处,而中小城市凭借持续发展,提供的机遇日渐增多,日常开销更为节省,正逐步增强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所以,领先城市已经察觉到挑战,便主动采取行动吸引优秀人才。
人才专家认为,各地积极推出更多优惠政策,依据自身发展需要吸引和招募人才,促使人才能够在各个城市间自由转移,有利于人才资源分配趋向更加均匀的状态,这将推动我国人才政策持续改进,加速构建人尽其才的良好格局。
综合施策,引来更需用得好
长期以来,国内人才流向极不均衡,部分区域难以留住专才,而部分领域和地域又引不进人才,导致核心城市人才高度密集,而其他城市及特定行业则面临人才短缺。“此次人才争夺行动,充分显现了国内人才领域长期积存的部分难题。”王辉耀分析,先前众多城市在吸纳人才的政策上,主要集中于吸纳高校毕业生。不过,并非所有人才都是高校毕业生,掌握特定技能的熟练技工、拥有多年实践经验的职场骨干、具备商业运作和开创能力的企业家等同样属于人才范畴。而且,城市的发展不能仅仅依赖高科技领域的专才,其他行业如服务业等各方面的人才也必不可少。所以,各地方在拟定吸引人才的新政策时,还能更宽广些;并且,各地方要依据自身情况制定人才规划,强调不同之处,不要盲目模仿他人,发挥当地关键长处,达成最优引进人才和智力效果。而大城市更要有世界眼光和格局,从全球范围内引进和使用人才,助力国家进步。王辉耀这样说明。
吸纳贤才之后,更需将人才留住、充分发挥其作用。目前,许多地区为了争取更多优秀人才,在定居、住所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但是,除了身份证明、住所安排、薪资待遇等基础保障外,城市的工作氛围、生活品质等软性因素,也影响着人才是否愿意长期留下并得到有效利用。人才专家强调,现阶段迫切需要改善城市的人文环境,优化自然环境,加强综合管理能力,从而为人才提供稳定的工作条件。
世间贤能众多,关键在于如何运用他们。吸纳优秀人才,特别是在开创事业、参与投资领域的人才,只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根本。怎样才能充分调动人才的创新与开拓精神呢?要创造支持创新的氛围,需改进政策条件,健全人才衡量标准、奖励制度等,下放用人自主权,解除人才束缚,摒弃阻碍人才成长的陈旧观念和制度壁垒,营造促进人才施展才华的友好条件,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动力源。
必须针对人才在职业和日常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制定措施,重视人才并发挥其才能,这样他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创造力,使其智慧得到充分施展。杨伟国这样强调。
《 人民日报 》( 2018年04月10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