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果「全球酷玩试用导购平台」
前言
戴上那个小设备,眼前就出现个小屏幕,借助光学镜片,眼睛会误以为看到的是远方的大屏幕。我记不清最初是在何时了解到这类东西,只记得那时在上世纪末期,在学校住八人宿舍的时候,它曾是我的一个美好愿望。
1999年,奥林巴斯发布了Eye-Trek眼镜电视,这让我对这类产品的品牌有了最初的认识,不过作为经济拮据的学生,我根本无力购买这种前沿科技产品,并且在国内也无法见到这种产品的实物展示,因此始终未能亲身体验。奥林巴斯的Eye-Trek最初仅能呈现18,000像素点,后续几代改进型产品也仅能达到24,000像素点,但同期市场上的主流显示器普遍拥有1024×768的显示能力,其像素总数已接近80,000个级别。
过了十年我完成了学业并开始工作,不过始终在租房,所以这类东西一直牵动我的心,偶尔会去查查看有没有什么新进展,可惜发现并没有什么显著进步。那段时间里虽然也有国产产品推出过同类东西,但很多产品的清晰度低得可怜,甚至只有320*240,效果自然差得远。
最高成就源于2011年推出的 SONY 前沿科技制品 HMZ-T1 ,它成功将清晰度提高至720P的程度,成为首个激发我迫切购买意愿的眼镜式电视,不过我仍旧保持冷静,期望下一代 HMZ 产品能配备1080P的版本。可惜的是 SONY 接续发布的几款 HMZ 新式耳机,分辨率始终停留在 720P,最终没能等到 1080P 的机型,反而得知 SONY 决定终止 HMZ 产品系列,转而投入 VR 产品研发的消息。
我心情沮丧无助的时候,忽然注意到国内公司海鲸科技承袭了 HMZ 系列的衣钵,推出了 1080P 的嗨镜,并且还在极果网提供了试用机会。非常感谢海鲸和极果网,让我终于实现了长达十多年的夙愿!
无聊的原理介绍
正式评估开展之前,得先讲些枯燥的理论知识,这样后续的要点阐述才不会让人觉得困惑,没心思听的人完全可以跳过这一部分内容。
1、头戴电视和 VR 眼镜的区别
头戴式显示器主要用于固定场景下的观看,其工作原理与普通电视相似,即根据接收到的影像数据呈现相应画面。虚拟现实设备在固定显示屏幕的基础上,集成了多种传感装置,包括朝向检测器、重力感应器以及活动监测器等部件。当用户头部转动时,这些装置能够精确测量转动幅度、方位和速率,进而使显示画面同步调整,跟随头部运动变化,借此达成沉浸式虚拟体验。
它们在视觉感知机制上大体相同,都是将小型显示屏置于眼前,借助光学镜片造成人眼以为观看的是遥远大屏幕的假象。因为功能上的不同,VR眼镜和普通光屏幕的构造差异显著:前者内置感应装置,还需承担虚拟环境的处理任务,后者则完全不同;VR眼镜的影像会随头部转动而变化,为了增强沉浸感,画面必须尽可能覆盖整个视野,使用者只需转动头部即可观察任何方向,然而人类视野接近180度,目前尚未有产品能完全达成这一广阔视野的要求。
头部佩戴的显示设备会随头部摆动而同步调整角度,但显示的影像始终是静态的,例如若需观察左侧的显示画面,就必须向右转动眼球,无法通过改变头部的方向来观看,因此该设备的显示屏必须完全处于用户的可视范围内才行,由于采用了索尼独创的0.7英寸 OLED 1080P 显示屏,并且借鉴了前代 HMZ 系列产品的技术积累,这种头戴式影音播放器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
未来科技足够发达之时,VR眼镜完全能够取代头戴电视的位置,而且显示大小可以自由调整,你想体验电影院哪个位置的感觉都能办到,不过目前阶段我更倾向于选用成熟的头戴设备。
2、 3D 电影的原理
1839年,英国科学家查理·惠斯顿爵士注意到了“人的两只眼睛看到的影像存在差异”这一特点,并据此创造了立体眼镜,这种眼镜能让人的两只眼睛在观察同一景象时感受到不同信息,这就是现在3D技术的核心原理,所有3D技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让人的左眼和右眼分别接收不同的图像,然后在人的大脑中合成出立体视觉。
传统立体电影存在三种主要呈现方式:使用红蓝镜片的眼镜、采用偏振光技术的眼镜以及配备快门式的眼镜,这三种方式都涉及将左右两个影像合并在一起,通过眼镜的特殊光学效果来区分左右影像,这种做法有时会导致视觉上出现双重影像的现象。红蓝眼镜属于历史悠久的科技,红色镜片仅允许红光通过,蓝色镜片仅允许蓝光通过,这样左右眼分别过滤掉画面的红色与蓝色部分,能够看到不同图像从而形成立体效果。偏光眼镜则借助偏振光的方向特性,为左眼和右眼分别配置横偏振片和纵偏振片,使双眼观察到差异化的画面。采用另一种机制后,双眼交替呈现为不透明的深色,眼镜同步切换左右影像进行播放,借此达成立体视觉,不过这种方法容易产生明暗闪烁的现象。
可以说头戴电视是立体电影体验的最终形态,因为它为左右眼分别配备了独立的显示屏,各自显示不同的影像,从而彻底消除了画面闪烁和重影现象。
3、 3D 电影片源的缺陷
目前尚未存在独立的立体影像载体,无法将左右影像分别以高清晰度标准进行保存,现阶段都是采用通用兼容方法来记录影像内容。
如图所示为常见的左右格式立体影像,此外也存在上下分屏的呈现方式。单帧图像中包含了左右两个视角的影像,所以每个视角的图像信息仅占整个画面的一半。
播放时,电视机会将左右图像分别扩展至整屏,分配给左右眼,以此达成立体视觉。头戴电视实现立体效果的方法极为理想,不过分辨率降低一半是其无法解决的难题。
开箱
啰嗦这么多后终于可以开始试用了!
嗨镜选用全黑的外盒设计,盒面仅点缀着微小的鲸鱼图案和嗨镜品牌名称,整体呈现极简且高级的风格。
包装盒的侧面采用黑色镜面效果来呈现宣传文字,这些文字只有在特定角度下反射光线才能被观察到,否则它们很容易被忽略。
包装盒的背面设有微小的标识,上面标注了企业名称、网络地址,以及各种资质证明和 HDMI、3D、WiFi、蓝牙的技术标志。标识的左侧尚有空置区域,推测是预留给条形码的。
掀开盖子之后发现里面颇为骇人,完全找不到传说中那种憨态可掬的鲸鱼模样,这分明就是一副 V 字复仇者的面罩啊。面罩的两侧摆放着若干个小匣子,里面盛放着各式各样的附件,这种井然有序的内部布局设计,简直让洁癖者着迷!
两侧的配件小包装盒多达四个,尺寸整齐功能清晰。
这些是全部的附件,有操纵杆、一条 USB 连接线、一个供电装置,以及两个备用鼻夹。
缺少配件,耳机和HDMI转接口,这些是说明书上提到的,正式发售版本应该会补齐的。
嗨镜的电源适配器采用通用规格,输出电压为5伏特,电流为2安培,能够与各类移动设备通用。
这两类部件分别是操控装置和互动屏幕,它们既可以协同运作,也可以单独运作。
先说说那个操控装置,乍一看,它很像是安卓播放器的遥控器,实际上,它就是一款带有操控按键的安卓播放器。
控制柄的背面是全白,大小跟4.7寸的iPhone6差不多,但比它窄一点,也厚一点,一不小心还可能认成是一部手机。
右侧位置设有电源开关,左侧设有TF卡卡槽,方便扩展存储空间,顶部分布着耳机插孔、Micro USB插孔和标准USB插孔,Micro USB插孔用于连接电脑和进行充电,标准USB插孔可以插入U盘以增加存储容量,底部配备有标准的HDMI插孔,既能与嗨镜设备相连接,也能连接到显示器或电视,当作独立视频播放器使用。
嗨镜的侧视图,机身上连着 HDMI 线及头带。
斜视图,我想说的想鲸鱼应该是指头带支架像鲸鱼喷水的造型吧。
这是面罩正面,设有两个圆形窗口作为观察口,使用时需使其与双眼保持一致,外壳整体呈现弯曲形态,镜框四周及头带内衬均配有软性皮革衬垫,用以提升佩戴舒适度并增强密闭效果。HDMI线缆收纳于设备左侧,线缆下方设有专属三维模式切换按键,右侧则分布着音频输出端口与明暗度调节装置。
嗨镜下方左右两端设有瞳距调整部件,能够按照个人需求调整双眼间的距离,中部位置是屈光度控制钮,具备1000度的调整幅度,方便近视和远视人群使用。
头带支架的上端设有固定装置,当头带调整至适当尺寸时,能够将其状态加以固定。
头戴式支架能够调整角度,使显示设备与视线处于同一平面,以便获得理想的观看体验。
直接将支架平放,把头带调到嗨镜正面,可以得到最紧凑的折叠形态,方便外出搬运,可惜嗨镜没有配备专用收纳包或外出用的小包。
希望海鲸科技为嗨镜打造一个仿照这种耳机收纳盒的坚固外壳,外出使用时可以更好地维护设备。
控制柄测试
嗨镜的操控部件和镜架能够各自运作,为了清晰阐述,我将它们分开讲解,首先说明操控部件。
嗨镜的操作部件既可与嗨镜配合使用,也能单独连接到显示器或电视上操作,它本质上是一个带有内置电源的标准安卓视频设备,它的 USB 接口甚至能为手机补充电量,不过这前提是必须处于开启状态,但在此模式下,电力消耗相当大。
嗨镜的应用特性较为基础,除了调整配置之外,主要包含三个核心操作,即网络视频播放、网络游戏运行以及文档处理。至于你提到的那个本地影像播放,实际上只是文档管理功能的一个简化分支,两者在核心机制上并无显著差异。
一部 1080P 的电影容量通常在 5G 到 20G 之间,嗨镜内置的 16G ROM 显然无法满足需求,因此扩展插槽成为必要配置,我尝试过连接 TF 卡和优盘,均能正常使用,在此主要采用 USB3.0 优盘,因为用它拷贝电影速度更快。
嗨镜自带的文件处理工具操作便捷,能够处理应用及多种文档资料,个人认为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局域网内的数据传输。
借助家庭网络设置能够访问本地网络中共享的文档资料,例如我家部署了 WD Mycloud 网络存储设备统一管理所有影视素材,无论是个人电脑还是移动终端都可以便捷地通过内部网络进行播放,这种方式远比将文件复制到单独设备上要高效得多。
嗨镜的播放器能够兼容多种类型的视频文件格式,立体影像格式仅限于左右配置而不涵盖上下配置。
嗨镜播放器的菜单也可以采用立体模式,能够防止观看立体片时菜单出现错位的情况,不过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必须手动调整二维和三维的菜单选项。
嗨镜的视频素材源自爱奇艺平台,至于其他普通内容,就不必细说了,对嗨镜而言,最吸引它的无疑就是那个3D专区。
爱奇艺的立体影片同时具备 1080P 的高清选择,考虑到立体影像会牺牲部分画面质量,务必优先选用分辨率最高的影片资源。
嗨镜
海鲸科技的嗨镜和控制柄分离设计非常合理,嗨镜和控制柄都配备耳机插孔,这是出于当前安卓机顶盒频繁更新的考虑,毕竟每年都换设备,我们不愿意因为盒子更新而更换全部配件。嗨镜运用了标准化的 HDMI 接口,无需额外电源即可连接到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或机顶盒,因为目前缺少 iPad 和 Mini HDMI 转换设备,暂时无法在 iPad、Win10 平板以及手机上验证,所有测试均通过控制器完成。
嗨镜在显示效果和控制方式上完成得相当出色,不过它在人体工程学设计上确实存在一些需要指出的不足之处,尤其是那个可以更换的鼻托设计。
嗨镜提供了三块不同厚度的鼻垫以适应不同需求。
我猜设计师不戴眼镜,因为普通眼镜的鼻夹都夹在鼻梁两边,这样既能增大受力点防止鼻子被勒红,也能确保眼镜稳固不晃动。
而嗨镜的鼻托凹部非常浅显,仅能将中间部位搁置在鼻梁上,眼镜容易向左右摇摆和上下位移。一部影片结束后,我的鼻梁就被严重压得发红,对于鼻梁低平的人来说这个问题或许不显著,但对于鼻梁高挺的人就必须垫上纸巾了。好在嗨镜的鼻托是可以替换的,期望能推出一款鼻夹产品来处理这个状况。
人体构造角度还存在一个考量点,就是眼睛间的距离,实际测量发现嗨镜可调节的眼距区间为六十至六十九毫米,这个范围确实适合大部分男性成年人,然而许多女性个体的眼距会低于六十毫米,儿童更是如此,所以眼距偏小的人群在购买时必须留意确认眼距的适配性。
最后一道难关在于屈光度数,作为一个戴了很久眼镜的人,双眼的度数差异达到200度,并且都存在散光,单靠嗨镜大约1000度的调节能力,显然无法应对。所幸家中尚有废弃的眼镜,我选取了镜片中心部位,借助双面胶将其固定,最后成功解决了视力问题。这种方式不够准确,我已经到眼镜店定做了直径 33mm 的镜片,并请店家在镜片上标明水平方向,今后只需将两个镜头对准位置贴上去即可完成安装。我更期望官方能推出配套的专用镜架,这样我们就可以先到眼镜店配好镜片,然后直接将其卡在目镜上使用。
我的头部尺寸偏小,直接使用嗨镜时四周仍有光线外泄,因此明亮场所最好搭配帽子以阻挡光线,嗨镜的头戴部分既轻薄又宽阔,既不阻碍戴帽子也不妨碍耳机佩戴,即便是 AKG K701 这种体积庞大的头戴耳机也能轻松兼容,用它看电影的效果远胜于耳塞。
实际感受
这个装置不能直接拍照,我用手机镜头强行塞进镜筒里才勉强拍下,因此边缘部分出现了扭曲。
嗨镜的实际呈现效果十分贴近影院体验:四周完全黑暗,唯有正中的屏幕发光。屏幕的尺寸几乎达到了最大可能,大约相当于以一米距离观赏55英寸电视的体验,若继续增大,便会超出观看角度,四个边角只能借助边视来观察,偶尔会情不自禁地转动头部。
嗨镜的影像质量非常出色,画面十分细腻,立体视觉效果清晰,完全没有模糊现象,明显优于各种 3D 电视产品和普通影院的放映条件,毕竟目前多数低成本电影院的设备与眼镜都十分落后,以至于我不敢前往那些地方观赏立体电影。
戴嗨镜的感觉挺轻松的,不过鼻子上面有点难受,压力感挺明显的,两个钟头看电影的时候,我只好放张纸巾在下面减轻一下。
初次佩戴新镜片时感到些许不适应,不过很快便习惯了,将光线强度设定为中等水平,连续观赏两部影片两小时,视觉未出现任何负担。
嗨镜的电量使用效率较高,用完电后插入U盘播放两小时的视频,期间有短暂间歇,最后还剩43%的电量,据此推测连续使用大约四小时应该没有障碍,而且它支持移动电源供电。
嗨镜连接电脑可以充当显示屏,或者连接游戏设备进行娱乐,但我不提倡这种用法,因为它会完全挡住视线,操作键盘鼠标很不方便,而且玩游戏时难免有动作,嗨镜的固定方式不够牢靠,晃动会使画面变得模糊不清。
总结
如今电视以及笔记本、平板、手机这些显示设备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出行需要,而头戴式显示器和微型投影机则是非常理想的解决方案。近些年微型投影机非常流行,不过 720P 的清晰度和光线强度都限制了它的应用,它能够和其他设备配合观看电影是这项技术的好处,但单人使用时头戴式显示器更加方便,既便于携带又不会打扰到别人,能够获得极好的观看体验,这是其他设备无法比拟的。
嗨镜的显示屏表现相当出色,手柄的软件和功能同样相当成熟,不过实际使用中还是存在一些小问题,例如便携包、鼻托、额外镜框等,期待官方能够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即使作为可选配件也行。
以上精彩内容由 极果体验师:木小偶 原创
渴望无成本体验全球热门新玩意吗?可以关注极果公众号:jguojguo,同时访问官网:http://www.jiguo.com,极果这边已经准备就绪,欢迎各位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