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道里区斯大林街道借助综治中心标准化推进,持续研究纷争处理的前置防范、深化调解、后续管控。
“前沿”预警
平安微网格能够迅速识别并通报异常情况。以快递服务点、小区管理办公室为起始点,在划分的34个“平安微网格”内,聘请快递服务点负责人、小区管理人员、房产经纪人等担任信息传递者,借助激活民众周边的工作节点,将预警系统的感知延伸至每家每户。
“民意记录簿”应尽早介入,迅速分析。明确关键区域和显著难题的梳理清单,具体分为公共设施维护、消防安全检查、民生服务改善、矛盾化解四个方面,由街道和社区层面的综合治理机构负责处理。设立网格员巡查档案,严格执行“每日进行归纳、每周开展讨论、每月实施分析、每季度进行总结”的风险评估制度,协助社区和相关部门执行防范应对方案。
“一站式服务”能够迅速接收请求、快速完成办理。将司法所、派出所、社区警务站、律师事务所的人员进行统筹安排,通过轮流值守、随时响应的机制派驻到街道综治平台,促使人民调解、法律支持、非紧急警务事务等在综治平台得到真正落实,居民进入一个窗口,即可达成矛盾的全流程处理。不断改进受理登记、初步协商、危险评估、分组处理、全程监督、完结归档的六个环节流程,完善依法处理纷争的方案,切实增强解决矛盾事务的连贯性。
深延调处
采用“红色调解联盟”的三阶段调解方式。借助“解忧议事厅”,成立一个由街道综治部门负责领导,包括社区工作人员、居民代表、单元负责人、物业服务人员、社区警察以及退休的法官、教师等“社区贤达”共同参与的“红色调解联盟”,矛盾双方成员、“红色调解联盟”的参与者、法律顾问,实施说情、说理、说法三个步骤的调解。
激活“四所一庭一中心”的联动工作模式,以综治中心作为关键节点,面对疑难纠纷时,联合公安、司法行政、民政、妇联等N个单位进行联合商议、共同处理,构建起司法阐释法规、公安维护秩序、民政保障生活、妇联调解家庭事务的多层次调解体系。
开设“云调解”互动平台,邀请律师提供远程法律咨询,安排心理咨询师实施网络情绪疏导,以此构成“现实场所温和化解矛盾+虚拟空间技术辅助治理”的基层管理新模式。
“后延”治理
推行书记负责机制。针对情况复杂、矛盾突出且牵涉多个单位的事务,采用书记负责机制,整合公安、司法、建设等机构力量,借助深入分析具体案例的方法,揭示问题本质和相互联系,推动工作从处理个案向系统化解决迈进。
启动邻里友好关系工程。在整条街道范围内开展四项破冰活动,包括邀请住户共同种植“友邻树”,联合评选最佳阳台,合办百桌聚餐,设立“社区排忧中心”,聘请心理导师为不同群体提供专题辅导。
开展“律师有约”项目,组织“律师有约,法律进社区”行动,运用上门探访、法律知识讲座、专业法律咨询等手段,普及法律知识,介入纠纷调解,承担诉讼代理等任务,促使社区居民运用正当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