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消息 记者冯茜报道 许多零零后已经把抚养孩子当作生活常态 但他们照料的并非普通意义上的孩童 而是名为棉花娃娃的布艺玩具 这种玩偶借鉴了国外的流行文化元素 通过将娱乐界明星的形象进行卡通化设计 一面世就吸引了众多年轻群体的关注 目前 这种玩偶凭借其萌趣的表情 可根据个人需求调整的外观设计 以及相较于同类潮流玩具更为亲民的经济价位 正在成为年轻一代的消费新宠微店是棉花娃娃买卖活动最活跃的场所,在2022年春季推出了《2021棉花娃娃参与者分析文件》,其中信息表明,2021年这个平台棉花娃娃网络购买者数量超过一百万,线上成交总额高达十亿元。
今年,微店和Rua娃吧等众多销售明星相关纪念品的店铺相继来到南京,使得依靠网络社群进行推广的棉花娃娃在此安家落户。
5年购买用户增长百倍,棉花娃娃为何能异军崛起?
方意是棉花娃娃的拥趸,她表示自己珍藏了数十个各式各样的棉花娃娃,这个收藏量在相关圈子内很普遍。在微博上关于棉花娃娃的讨论区里,许多同好者在分享自己宝贝的日常动态时,都会展示出拥有众多后代的情形。根据《报告》里消费者形象描述,绝大多数棉花娃娃购买者都是女性,年轻群体在养娃娃人群中比例达到四成三,每个喜欢棉花娃娃的人平均收藏数量为八点七三只。
根据微店公布的信息,2017年用户数量大约有数万人,到了2021年则达到了百万级别,五年间用户数量激增了将近百倍。先前有广受欢迎的球形关节人偶,随后又出现了热销的迪士尼玩偶,那么棉花娃娃究竟是如何在“娃圈”中站稳脚跟的呢?这类新型“潮玩”中的棉花娃娃,与那种球型关节人偶不同,后者通常售价高达上千元,也和迪士尼的玩偶有所区别,即便队伍排成长龙也难以购得,而棉花娃娃的平均价格仅在几十元,这让众多年轻群体都能轻松购买。棉花玩偶的尺寸通常在十厘米到二十厘米之间,人们可以给它更换服饰和配件,借此创造出个性化的形象,在寄托情感需求之外,这类玩偶还拉近了它与追星群体的距离,逐渐融入了更多年轻群体的日常,并演变成一种新颖的社交途径。
2017年,受海外偶像文化带动,国内部分商家涉足棉花娃娃领域,2018年,这一概念迅速在年轻消费圈层扩散,2020年,杭州成功举办了首届大型棉花娃娃展览,标志着该品类正式登陆线下渠道,同期,“Rua娃吧”作为专业品牌宣告成立,并持续策划多场大型棉花娃娃IP线下活动。二零二一年,淘宝平台开展布偶服饰评选活动,旨在激发顾客参与热情,引导人们探寻日常生活中的兴趣所在。二零二二年,微店Park品牌进驻南京某商场,促使布偶形象成功登陆南京实体市场。
棉花娃娃声名远扬,众多文化礼品企业纷纷延揽专属设计师,开展规模化制造,据某求职平台披露,棉花娃娃设计师的报酬依据个人经验与技能,最高每月可达两万元,部分网络知名设计师月入甚至高达四万元。从消费体量、市场需要到产业进步,棉花娃娃彰显出庞大的商业价值。
追星、收集、搞投资……00后“养娃”原因多
现代快报记者探访南京微店实体店期间,遇见了来选购棉花玩偶的学生刘,她就读于高中一年级,表示会按照自己喜爱的明星形象来改造玩偶,以便偶像能一直陪伴在身边。南京微店Park是本地规模最大的棉花玩偶销售场所,该店的工作人员透露,购买这类玩偶的顾客主要是年轻女性,其中很多是追星族。
如今我已拥有了72个布艺玩偶,与众多玩家相比,这个数量还远远不够,因此我计划继续添置新的。方意因为经常展示布艺玩偶的搭配,如今在社交圈里已经小有名气,她表示自己最初购买布艺玩偶是因为支持偶像,同时也能满足自己的收藏癖好。家里除了布艺玩偶,还有不少迪士尼公仔,但布艺玩偶的价位更亲民,而且可进行二次创作的余地也更大,所以她更倾向于收藏布艺玩偶。
“短短十四天购入三十余件。”“两个星期冲动开销超过一千元。”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部分购买者在短时间内会大量选购棉花玩偶。零零后张小涵向现代快报记者表示,多数玩偶售价在一百元以内,买得越多越能获得满足感。张小涵坦言最初购买娃娃是看中了它们的外形,然而几十元钱的售价,让她很快体验到了购物的愉悦,等到她回过神来,已经背负了过多的负担,因此前段时间决定不再继续购买。
某些人也在“孩子圈子”里钻营取巧。2015年,一位名人通过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段视频,里面是他本人形象的手工玩偶,接着这种玩偶的价格暴涨了上百倍,许多人从中发现了其中的赚钱途径。他们开始动手制作玩偶和配套服装,或者直接收购成品转卖,还组建了代购团队……这些棉花玩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获利体系,但这类玩偶真的能让普通人实现财富自由吗?张小涵卖掉手办后想转手娃娃,原以为能赚点差价,结果反而亏损且滞销。记者走访南京实体店发现,虽然光顾的人流量很大,但实际买走的顾客并不多。与那些有知名品牌授权的玩偶相比,布艺玩偶还只是少数人的兴趣收藏。
专家:“个性化需求被满足,作为投资不可取”
这种融合了创意设计、萌宠文化、心灵寄托、民族风尚等流行消费特征的玩偶,由原本的粉丝专属商品,转变为广受年轻人喜爱的消费新宠。
棉花娃娃为何广受年轻消费者喜爱,记者采访了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王晓彦,王晓彦谈到,棉花娃娃融合了大规模制造和个性化定制两种生产方式,这种做法能更好地顺应当前年轻群体对独特性的社会期望。棉花娃娃之所以能在“娃圈”里脱颖而出,王晓彦这样解释原因:迪士尼的售卖方式,使得购买者、创作者以及制造方三者之间难以交流,而棉花娃娃却让购买者有机会介入到创作过程中,同时,当代制造业的进步和信息流通途径的拓宽,也为这种玩偶的流行提供了助力。
网络中关于布偶娃娃引发诸多讨论,质疑其价值与售价,认为其缺乏工艺价值却标价高昂,且形象设计趋同,引发疑问为何受欢迎,类似现象在球形关节人偶风靡时期也曾出现。对此,王晓彦阐述观点,指出购买布偶娃娃如同女性选购化妆品,个人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享有自主决定权,他人是否认同并不构成关键因素。
有部分年轻人打算通过买卖棉花娃娃来赚取收益,王晓彦教授表示,这些玩偶本身并不具备很高的投资潜力,它们升值的主要条件是持有者获得广泛关注,这种情况对于一般购买者来说相当罕见,而且由于棉花娃娃都具有独特性,它们的价值难以制定统一标准,在二手交易网站上,许多拥有者即便降低价格出售,娃娃也卖不出去。
(受访者方意、张小涵均为化名 编辑 周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