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从Windows 7换到Windows 10之后,每次启动都要耗费四五分钟,因此我经常选择让电脑进入休眠状态,以免频繁重启。
如今运行起来非常迟缓,实在难以忍受,于是痛下决心,前几天彻底更新了系统。
新增配件清单如下: (相关硬件于2019年1月至2月期间逐步采购)内存条(二手):在某平台购得 金士顿品牌 4GB规格内存条两根,频率为1333MHz,总价170元,计两条;先前曾进行过一次内存升级,增加了4GB 1333MHz规格内存,购于2012年11月10日某电商平台,花费126元,当时配备的是原装记忆科技品牌2GB内存条;三星品牌固态硬盘(全新):型号为860EVO 250GB版本,在某电商平台购买,售价339元。光驱托架是全新的,在某宝上卖19元,2.5英寸750GB的笔记本硬盘是二手的,售价120元,这个硬盘的成色相当不错,通电使用的时间还不到2000小时,原装的500GB硬盘有一些坏道,已经不能用,这些配件升级一共花了大约650元,2012年升级时买的4GB内存加2GB原装内存,如果现在当二手卖,大概能卖100多元吧
这次升级总共花费了550元左右,如果设备还能继续使用三五年,那么平均每年的损耗费用大概在370元上下,这样看来也算物有所值。
说明一下,体验之后,现阶段觉得这次升级非常划算。Win 10 启动大约十秒就能抵达桌面,其余软件几乎立刻响应,启动Chrome,重新加载之前几十个标签页,系统不再出现卡顿现象。
硬盘的使用方式是这样的,把固态硬盘当作系统盘来用,把原先500G的老硬盘里的数据迁移到750G的新硬盘上,同时让C盘失效。
因为选用了较晚购入的 750G 二手存储设备,我便借助 Ghost 软件将原先配置的 500G 硬盘全部数据迁移至这个新硬盘上。
后来添置了固态硬盘,把机械硬盘里的系统分区用三星专用软件克隆到固态上,让固态硬盘专门当系统盘C盘使用,之前机械硬盘里的C盘通过软件设置了隐藏(暂时无用)。750G机械硬盘上除了C盘的其他分区数据都继续保留着。那块500G的硬盘只能当作废品处理掉了。
本人懒,下面用了网上的资源。
更换附加组件的取下步骤是这样的,G470 设备加装固态存储单元,同时利用光盘驱动器支架位置安装传统机械存储设备。信息来自 http://ideapad.it168.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674041
清灰处理方面,针对G系列机型,尤其是G470和570这两款设备,操作起来相当便捷,无需将整机完全拆解,只需取下D面那个被称为升级口的部分,大片主板的情况便豁然开朗。
这里暂且不谈G470在散热设计上的疏忽,但从清理灰尘的便利性,以及散热器底座的稳固程度这些细微之处考量,整体表现确实远胜于当下那些单薄不堪的散热架构。
G470清理积灰非常方便,无需取下散热装置,只需卸下铝制底板上的四个黑色固定件,故障即可排除。
卸下金属板之后,风扇内部的构造便清晰地呈现在纸上,随后只需借助工具进行简单的清理即可。
换硅脂的话,需要先把散热器拆下来,这个步骤并不复杂,拆开后可以更彻底地清理灰尘。
CPU部分的原装硅脂,基本上已经没什么用了。
这是中央处理器,可以升级成性能更优的芯片,不过参照G470的机箱,I5的高频版本或许已经算是极限了。
显卡散热选用了当时很普遍的垫片,而非硅脂,不过作为AMD的基础型号,它的热量散发其实并不小,最好换成标准的硅脂材料。
这是HD7370m显卡,不过装上驱动程序后系统识别成HD6370m,实际上是改头换面的产品。
去除旧式硅质材料,应当借助橡胶制品,对散热装置的铜质基座进行仔细打磨,目的是消除其表层锈迹。
显卡散热部分也一样。
接下来,针对处理器与显示芯片的裸露硅片,同样实施清洁作业,不过,采用酒精进行清洁这种较为讲究的方式,在此场合并不适宜。
接着敷上新的导热膏,随意抹一点,稍后按压一下即可,入门级设备,无需过于在意细节。
如今光驱对电脑已无实际作用,G470因市场定位限制,无法配备V470那样的M.2 SATA扩展接口,所以若需安装双硬盘,必须使用光驱位的硬盘支架,而这个支架的售价也从过去的百元左右,降至狗东十九元即可购得,毕竟它缺乏技术含量,仅是物理连接转换器,做工一般十九元都显得小贵。
需要先卸下光驱,拧松这个螺丝,光驱就可以取出了。最好在关机之前,先将光驱弹出。
拆卸光驱面板时需要把光驱弹出,里面藏有两个卡扣,这就是卡扣一。
这是卡扣2.
这样,前面板就能顺利取下来了,然后直接装在托架上面。
记得,这个东西也要一起拆下来。
光驱位托架本尊,做工一般,能用就行。
固定硬盘时使用螺丝进行安装。考虑到G470的光驱尺寸为12.7毫米,因此内置硬盘选用9毫米规格的完全适用。
固定螺丝体积不大,需要借助合适的工具来操作,并且所有螺丝都必须旋紧到完全隐藏不外露的程度,不然是无法将其安装进设备内部的。
入仓后的硬盘。
说下拆硬盘,就是下掉这里2个螺丝,向后拉就行。
拆出来的硬盘和托架。
这四个螺丝要同时卸下,接着才能取下硬盘。拆卸前务必标记硬盘的安装正反方向,以免后续出现差错。
这里就依照线索,装上2.5寸的SSD,厚度随意,能适配旧款,再说当前的基础级SSD价格十分亲民,每吉字节一元即将实现。
关于内存,这里就不再赘述了,LZ手头有一块来历不明的2G内存,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确认有空余内存可用。
那台机器原先就安装了海力士出品的1333内存条,型号与现在这个完全一致,因此两者之间能够实现高度匹配,确保了系统运行时不会有兼容问题出现。
但是遗憾是,这两条内存都不兼容刷新SPD,所以不能达到更出色的内存速度了。
经LZ检测,I5-2450m可搭配DDR3-1866使用,同样也能兼容DDR3-1600,此情况与英特尔官方说明存在差异。
如果对电脑性能要求不高的话,个人认为,1333频率的双通道6G内存,对这个级别的老式设备来说,已经足够了。
如果像G470这样的设备你仍在主要使用,并且希望获得更强的运行表现,那么在淘宝网销售的1866MHz内存条,会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其成本相对比较低廉
确实,通常无需拆键盘,若非要拆卸,只需卸下这里的三个螺丝,接着用某个物件抵住风扇口,将键盘一角翘起,再从键盘侧面用一张信用卡沿着边缘轻轻划过,整个键盘便会取下。
其实没啥好看的。
乐意黎
2019-02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栈长,在转载时需注明来源,来源网址为:https://javaforall.cn/142317.html,原文网址也是:https://javaforal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