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盛宏业遭遇财务困境,资金周转不灵,陷入债务难题,公司董事长为此流下了眼泪,众多员工感到愤怒,同时,受其影响的几家信托机构也显得十分焦虑。
中诚信托属于此类机构。该公司近期发布通告,由于触发了关联违约条件,已经封存了相关信托产品的担保资产,同时宣告该信托产品即刻终止,并责令三盛宏业立即清偿信托产品借款本金。
关于抵押物的价值评估以及后续处置的时间安排,11月7日当天下午,有媒体从业者冒充投资人的身份联系了中诚信托的客服部门,接线的服务人员透露,虽然官方通告中提及已经对抵押资产实施了查封措施,但在此之后最新的处理进度他们尚未接到任何官方消息,现阶段还无法明确抵押资产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处置流程。
中诚出手补救
去年9月我购入了这个物件,明年9月便是最后期限。今年6月之前都按期支付了利息,倘若12月未能收到利息,那么这个项目违约的可能性就很大了。11月6日,中诚信托三盛集团特定资产收益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简称“信托计划”)的投资者李林(化名)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了这一情况。
据一份宣传资料透露,这个信托方案以159处已售房产作为抵押物,其中包括舟山区域的152套海景时代广场房产和杭州板块的6套西湖颐景园房产,这些房产的总估值达到4.5699亿元,抵押比例设定为49.88%。关于资产变现能力,有如下几点需要注意,这些抵押物分别位于舟山和杭州市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房产证上的分割单每本面积都不大,如果需要出售这些房产,它们可以成为信托还款的资金来源,一旦出现违约情况,处置这些房产的风险也会相对较低
中诚信托确实已经着手处理此事。10月31日发布的公告披露,该信托项目创设于2018年8月16日,募集资金达2.02亿元,设有30个月的还款周期。由于三盛集团在其他借贷场合出现违约,直接触发了信托项目提前偿付的条款。托管方已经通过正式文书,向三盛集团催促其提前清偿信托款项的本金与利息。
中诚信托透露,已获得北京市方圆公证处授予的强制执行文书,并且已经向舟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交了执行申请,已经查封了舟山市海景时代广场项目145套商业现房,也查封了杭州市西湖区颐景园项目6套商业现房,这些抵押物的处置所得能够优先受偿。
记者发现,舟山海景时代广场项目抵押的商业现房共153套,已有8套通过正常销售完成解押,还剩145套,三盛集团依照中诚信托的要求,已经足额支付了解押保证金3832400元。
但是,李林表示,尚未明确已售地块的准确规模,眼下十分在意抵押资产是否具备足够价值,并且关心资产处置预计需要多长时间。
针对投资者所关注的事项,11月7日当天下午,有媒体人员冒充投资方联系了中诚信托的客服热线,客服部门人员回应称,官方通告中确实提及了已经查封了作为抵押的资产,不过,关于查封之后最新环节的进展情况,他们尚未接到任何官方消息。现阶段还无法明确作为抵押的资产大概会在什么时候完成处置流程。
公司接下来将认真担当起受托人的责任,依据信托协议的相关条款,对资产处理等事项进行即时通报,此事工作人员表示。
十一月六号和七号,记者反复尝试联系投资者提供的信托经理电话,但一直没有人接听。
风控又一次看走眼
有报道透露,除了中诚信托,为三盛宏业提供资金支持的信托机构还有大业信托、光大信托以及爱建信托。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三盛宏业出现资金链紧张状况,这些信托产品到期时是否能够准时偿还给投资人,目前还是一个不确定的情况。
某三方代销机构职员王华(化名)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房地产商融资时通常将名下项目作为担保品,一旦发生违约,担保品的处理和出售常常需要耗费时间,并且存在价值缩水风险。
信托公司遇到清算或延期的情况愈发普遍,王华向记者表达了他的忧虑,目前普遍现象是某个公司出现违约,就会导致十几家机构受到牵连,这些机构中甚至包括信托公司。
王华明确表示,这难免会让人对信托公司的风险管理产生疑问。但是,在投资者拿不出足够证明的情况下,也不能随便做出评判。
李林向记者表示,这个信托计划交由中诚信托负责实施,分为好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时间都不会长于两年,目的是为了给三盛集团提供运营资金上的支持,满足其生产活动方面的周转需求。
二零一九年十月后期,三盛宏业的职员们察觉到买的单位理财没有按期拿到本金和收益,众多员工前往上海总部询问缘由,三盛宏业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因此被揭露出来。
记者在信托计划宣传资料中看到,中诚信托曾提及,从三盛集团债务构造分析,以现有负债为基准,2018年须清偿的长期负债总额达71.83亿元,显现出一定的集中清偿风险,然而考虑到公司后续销售将主要依赖上海项目,估计随着企业房地产配置的改善及在建房产项目的逐步售出,公司清偿实力将逐步提升。
中诚信托补充说明,就长期还债方面的能力而言,由于公司掌握的土地资源地理位置优越,并且正在建设的项目销售状况良好,因此未来项目的收入以及企业整体的盈利前景较为乐观,这意味着公司实际的还债能力相当可观。
管理责任“跑不掉”
通常情况下,只要信托项目运作良好,其信息公开程度会比较高,但一旦进入延期或是清算环节,信息公开的领域会变得极为有限,王华这样说明情况,一般仅向投资者披露,有时候因为涉及到关键时期,即便投资者想了解,相关职员也不便透露太多,或许仅能获取公告上刊登的信息。
王华向记者阐释,各家信托机构的处理方式存在差异,这还关联到每个项目处置的预期好坏。倘若项目状况较为乐观,极有可能平稳运行时,信托机构或许会透露部分内容;反之,倘若自身也缺乏把握,便不会透露任何信息。
有位未透露姓名的信托业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近两年披露的信托产品出现延期、逾期的情况愈发频繁。距离资管新规的过渡期仅剩一年,该规定关键点之一是取消刚性兑付。倘若信托机构动用自有资金进行兑付,将面临处罚,这对业务开展会造成严重后果。
目前信托机构在处理债务问题时,除了主动提起诉讼追讨外,还会运用信托受益权让渡的途径,然而受托人对此方式普遍持消极态度,受托人几乎找不到其他有效手段。
然而,王华向笔者表明,即便取消了刚性兑付,但那些相关项目,信托公司依然负责监管,这份监管职责是无法推卸的。
并非首次踩“地产雷”
根据网站公布的内容,中诚信托机构设立于1995年11月份,其前身是中煤信托公司。到了2010年,该企业实施了资本金的扩充与增加,其注册资金总额达到了24点57亿元。
经营状况方面,天眼查资料表明,2016年至2018年期间,中诚信托的营业收入依次为21.01亿元、22.64亿元以及24.82亿元,其净利润则相应达到11.87亿元、13.55亿元和11.9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查阅相关报告,了解到中诚信托在信托资产配置方面,2017年投向房地产的资金比例是13.21%,到了2018年,这一比例显著增加,达到了30.57%。
另外,媒体报道称,重庆某知名房产公司于2018年出现严重财务问题,波及众多信托机构,中诚信托也是受牵连者之一,此事件关联到房地产领域的债务争议,并且由此产生了关于担保物所有权的纠纷。
今年往后,信托风险开始快速显现,特别是涉及房地产的信托产品,常常遇到偿付困难的问题,另外,政府部门对于行业的管控也变得更加严格。
今年七月起,信托机构在房地产行业遭遇监管部门连续施加多项管控措施,包括进行窗口指导、控制资产余额以及强制定期汇报信息。此外,今年已有数家信托企业因涉房业务问题受到处罚。
专家指出,当此情形出现时,那些在房产交易领域行事比较大胆的信托机构,其经营成果可能会遭遇挑战,相关隐患同样需要重视。
(国际金融报记者 吴林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