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许多人常常碰上手机电量耗尽的状况,部分人每天都把手机插在充电器上。手机运行越来越流畅,但电量不足的问题却难以解决,多数人一天要充一次电,经常使用的甚至更频繁,为了应对断电,有人会准备备用电池,很多人则形成了白天使用,夜间充电的规律,长期插着充电器,手机电池会发生什么变化。下面是关于手机电量的常识性介绍,同时给出几条最合适的充电方法,供各位借鉴。
现在手机普遍采用锂离子电池,这种电池具有体积紧凑的特点,并且支持反复充电,非常适合像手机这样的便携式电子设备。锂离子电池不存在记忆效应,所以充电操作相当灵活,基本上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进行充电。
近些年因为各种快速充电技术的应用,不少手机只需耗费一两个小时就能完全充满,因此可能会让很多人产生困惑,我是否可以将手机持续连接充电器放置一整夜呢?
锂电池寿命及主要影响因素
锂离子电池的存续时间通过充放电循环次数来评估,所谓充放电循环,是指电池的全部电量从满电状态耗尽,再从耗尽状态完全充满的完整过程。假设有一块容量为1000毫安的电池,每次使用消耗100毫安电量,那么需要充电10次才能完成一个循环,因为100毫安乘以10次等于1000毫安。
所以,不必等到电力即将耗尽才进行充电。有人担心长时间连接充电器会损害电池,这种顾虑并非空穴来风,锂离子电池的运作原理决定了,即便电池已满,接入电源后仍会继续吸收能量,这种持续的电流会给电池带来巨大压力,长期如此容易使电池不堪重负,这也是部分手机在充电时发生意外的主要原因。不过现在的手机都有过充保护功能,在电量充满后会自动断电。
总而言之,长期承受高负荷运转是导致电池损耗加快的首要因素。那么如何降低这种充电状况呢,必须先掌握手机充电的机制。
手机电池充电过程详解
下面说明手机电池的充电流程,前提是电池已经使用过一段时间,而非全新电池。手机充电分为四个主要步骤,依据电池大学网站公布的充电实验数据,可以明确每个步骤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具体数值曲线展示在下方图中。接下来,将针对该图进行充电过程的详细解读。
初始阶段,属于迅速补充电量时期。当电源线接入后,电池电势相对较小,接着电势快速攀升,因为初始电流值较大,这个时期的充电效能可以说是最优的。
第二阶段电流值慢慢变小,电压先是升高到某个程度,然后数值变得不再变动,因为电流已经很小了,充电的速度也会变慢,最终电流几乎变成零,因为有了防过充的保护,充电就会结束。
第三阶段属于过渡时期,充电电流为零,电池尚未充满,电压却慢慢下降,当电压降至某个限度,第四阶段即最终充电阶段便随之启动。
结束阶段启动时仍有电流流过,促使充电重新启动,电压数值随即再次攀升,第二次达到最高点。当电流逐渐减弱,电池最终进入完全充满的状态。
快速充电的做法在于减少初始阶段耗时,加大电流通过量,电压便能在短时间内达到第二阶段所需的顶点,借助增大电流的手段,可在极短时间内将电池电量充至百分之七十,这也是快充接口的电流参数要高于普通充电接口的原因。
明白电流的原理之后,我们再探讨电池的耐用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较高的电压会对锂电池产生负担,因此持续处于高压环境下会加剧锂电池的负担,进而缩短其使用期限。从充电环节分析,电池从空到满的过程中,电压会经历两次最高点,电池所承受的负担也会随之出现两次增长。
手机整夜充电究竟会产生什么后果?实际上,这相当于一次完整的锂电池充电循环。多数手机内置过充防护机制,当电池电压第二次达到最高点,电量饱和时就会自动停止充电。此刻,手机会切换到外部电源供电模式,即电池停止工作,所有功能均依赖外部电源维持运行。
电池充电过程中,电压仅出现两次高峰值,因此对电池的损害并不严重。然而部分手机在电量充满后,并不会彻底断开电源连接。长时间插着充电器,电池会持续处于高压状态,导致其一直承受高电压的负荷,进而损害电池的寿命。由此可见,整夜给手机充电的做法,会缩短电池的可用年限。
最后是一些关于充电的建议,新手机使用的锂电池,在初次充电时,电流衰减并不快,等电量充满后,电流值可能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所以无需过分关注电压出现的二次波动现象。
对于已经使用一段时间的电池而言,由于损耗造成充电电流减少较快,所以,在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建议充电时不要让电量完全充满,这样做能够有效延长电池的使用期限,最好在充电的缓冲期间断开充电器,也就是电量达到百分之八十左右的时候。
当手机剩余电量少于百分之三十时,是充电的最佳时机,此时充电速度会很快。当手机电量达到百分之五十或更高时,不宜进行充电。这样做不仅充电速度慢,还容易导致电压快速达到第二个峰值,从而加速电池老化。长时间将手机连接充电器同样是不合适的。
想要获取更多关于手机的信息,请访问草包网,它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提供手机维修和售后服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