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年说狗
一说到狗,大家常会想到一些含贬义的词,比如狗仗人势,鸡鸣狗盗,狗眼看人低,狗咬吕洞宾,不知好人心,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然而,“汪星人”到底招谁惹谁了,竟落得如此名声?
这些涉及犬类的负面说法,与中国文化中的传统观念有着密切联系。
狗的驯化历史悠久,因为它们善于适应环境,同时具备尖锐的牙齿、灵敏的嗅觉和听觉,在早期以迁徙和狩猎为生的社会里,扮演了关键角色。它们还拥有警惕的本能,表现出了高度的忠诚,所以在古代,人们常常称赞它们。
自古流传,在两晋南朝期间,涉及犬类的负面表述逐渐浮现,此现象源于春秋时代农业兴盛,导致游牧与狩猎活动比例显著降低,犬类用途随之锐减,仅剩守卫家园之功能,其社会价值明显下滑。
在传统思想熏陶下,古人看重集体福祉,但狗通常习惯独立行动,且常表现出争强好胜的习性,所以,这种动物在我们的文化观念里,往往带有负面的象征意义。
狗有亲近人的倾向,容易博得人的好感,因此,常被称作有所谓的“奴性”,并且与谄媚、阿谀奉承等词语关联在一起。
即便如此,如今狗儿已是咱们日常中的亲密伴侣,许多人把它当作家人、亲人看待。另外,一些家长常把自己的孩子叫做小猫小狗、大狗子、二狗子之类。特别是在地方口语里,"狗子"有时能作为对人的亲昵称呼。
年轻人称呼"狗"时,往往融入了丰富情感。有人称呼兄弟时,常采用"姓+狗"或"狗+名"的方式。这种叫法既带玩笑意味,又显得关系亲密。情侣间对话中,类似用法也屡见不鲜。
人们时常以犬来象征自己劳累的工作情形。而“筋疲力尽如同犬”这一说法源自英格兰国王阿尔弗雷德大帝。据说这位国王让两个儿子 Athelbro 和 Edwin 去追他的猎犬,谁追回的更多,谁就能在当晚享有至高无上的荣耀——坐在他的右边用膳。两个儿子因此拼命追狗,追来追去自然比猎犬还要疲惫不堪。由此便产生了这个词汇—— dog-tired,意指极度疲惫,如果直白地解释,便是“累得像狗一样”。
人们时常发现,许多人习惯在自身称谓后附上"狗"字,例如单身者、写手、管理者等。
狗狗白天充满活力,四处奔跑嬉闹,到了晚上就会因为活动过度而疲惫地趴在狗窝里,这种白天努力工作的劲头正是“搬砖狗”们所推崇的;而“贪吃狗”们则对别的狗吃东西时那种羡慕又不敢争抢的样子十分欣赏,“单身狗”们则喜欢这种自己没有却也不嫉妒别人拥有的坦率态度。
这种自我调侃的现象,根据心理医生的分析,那些喜欢这样说话的人,通常性格较为开朗。
那狗身上究竟有哪些特质让人喜欢呢?
见到意中人归来,定会快步迎上,送上热情洋溢的问候,心情也变得愉悦起来。
主动寻找外出活动的每一个可能,别光是唉声叹气说不能出门。他会用快乐和激动来感谢你带他出去玩,表达他的喜悦,体现他对大自然的喜爱和欣赏。
精力充沛时,每日需进行短距离奔跑,并辅以跳跃动作,以此向周围的人传递积极能量,有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进而增进彼此间的亲近感。
他睡眠规律,醒来时会先打哈欠,再伸懒腰。这些举动充分体现他对你提供的生活十分满意。他性格单纯,需求简单,也很容易照顾。
当朋友情绪低落时,可以保持安静,在朋友旁边坐下,轻轻触碰朋友的肩膀。
6、绝对的忠诚,积极的捍卫主人和自己的领地,不受到侵犯。
对于食物表现出发自内心的愉悦,态度十分积极活跃。倘若心仪的物件消失不见,会持续不断地搜寻,直至寻回为止。
8、不伪装自己。高兴的时候,身体都会表现出来。
即使承受无数次指责,也不会在心里萌生怨恨和不满的情绪,肯定会继续与主人沟通。
明白关爱自身,天气炎热时记得补充水分,然后安静地寻一处阴凉处短暂休憩。
因此,务必爱惜二零一八年碰到的每只犬类,同时也要珍视那些自诩为“XX狗”的同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