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维辉 北京报道
一座古老寺庙,一位当代住持,过去与当下的交汇之地,时常引发诸多议论。如今已无人能明确他的角色,他既是修行者,也是生意人、国家代表,相关传闻不断出现在媒体上,在聚光灯下,他和我们这些普通人好像并无差异。
8月14日,有国内媒体报道称,西班牙报纸《elperiodico》称河南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在北京有女大学生作为伴侣,其非婚生子女在德国,并且还持有3亿美元的个人资产,分布在海外账户。少林寺寺务处第二天对此作出回应,称这些说法都是不实的,因为方丈在处理少林寺上市和拆迁等事务时,与一些有权势者产生矛盾,因此遭到恶意中伤。
确实,那些被否认和被遗忘的传闻已经不再稀奇了。近些年,围绕少林寺这块金字招牌,当地政府部门、邻近村民等各方参与者之间利益冲突严重,矛盾接连不断,每当少林寺与外部产生摩擦的时候,就会有关于释永信的传闻大量出现。而这些传闻背后,反映的是少林寺过度商业化的现状。1994年“少林”牌火腿肠的广告面世以来,少林寺便被动卷入商业化的洪流之中,不断向前推进,难以回头。
俗务缠身
关于释永信的传闻极多,一个常见的场景是:少林寺之中,有人站在方丈室外,生动地介绍道:“释永信就住在此处,里面设施非常豪华。”而此时,释永信可能正坐在普通的偏院里,给来访的人朗读他写的《禅露集》。
最近有个海外媒体报道,标题叫《性、金钱与功夫》。8月14日,国内有媒体转述了这篇报道,说释永信在一场警方打击卖淫的活动中被拘留了。少林寺方面对此提出异议,表示释永信只是给女信徒提供心理安慰。报道还回顾了释永信近些年遇到的一些舆论争议事件,比如与情人的纠纷、在德国的私生子问题,以及持有海外银行账户的情况。
8月15日,少林寺寺务处公开发布声明,指出相关说法纯属虚假信息。在此之前,方丈多次遭遇类似情况,每次都选择向少林寺派出所报案。登封市公安局经过核实,均确认这些信息为不实之词。寺务处分析,方丈在少林寺上市及拆迁等事务上,与部分有权势者产生矛盾,这些人便四处散播不实言论。
其实,只要稍加关注释永信以往的流言蜚语,就会发现此次外国媒体的报道都属于过去的事情。“因嫖娼被拘”的消息早在2011年5月就被登封市公安局澄清过。“与北大女学生有染、在德国育有私生子、持有大量海外资产”的传闻出现在2011年10月;当时,少林寺向有关部门举报,并且承诺提供五万元奖金征集相关证据。
近日坊间又曝出一些传闻,紧接着在2009年11月,互联网上出现了一篇据称是少林寺官方网站发布的方丈释永信的道歉声明。然而,经过查证,这个声明实为黑客入侵少林寺网站并修改首页内容而制造出来的。
释永信在回应外界询问时表示,无需逐条解释,面对此类情况应当顺其自然,他的人生哲学与古时候寒山询问拾得相似,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诸多非议、欺压、贬低、嘲笑、藐视、侮辱、憎恨、欺骗,该如何应对,拾得回答只需忍耐、退让、不管、躲避、包容、尊敬,不必理会,过些时日自会知晓结果
恩怨少林寺
少林寺上市,其实已是4年前的一桩往事。
二零零九年十月,新闻报道了“少林寺被登封市政府暗地操作准备上市”的情况:香港中旅集团与登封市达成了《合作指导性文件》,正式设立了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旅游开发责任公司,初始资金一亿元人民币,负责整合嵩山全部观光资源。景区方面出资四千九百万元,持有四成九的权益,该企业计划二零一一年公开募股。
有人提出疑问,嵩山在过去三十年间投入的建设资金累计超过三十亿元,单是少林寺每年的门票收益就接近一亿五千万,以五千一百万的价格转让给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其评估价值显得极不合理。还有人怀疑,释永信可能因此获得了某些利益。
真实情况是少林寺整体以及释永信本人都不知情。当获知相关消息后,释永信公开发言说明少林寺不会进行股票上市,同时批评道:参与此类高风险的商业活动,会损害佛教的核心价值。
依照少林寺的观点,他们同登封地方当局的纠葛持续了很长时间,不过多数场合寺院都采取了隐忍的态度。然而,这次“面临上市”的情况使寺院无法再忍受,已经抵达了“总爆发的前夜”。
据了解,登封市依靠少林寺发展起来的行业超过十种,涵盖观光服务、住宿餐饮、武学用具制造等。每年都有大批青少年专程前往登封学习武术,他们为当地带来的经济收益高达七亿元。
为了在少林寺获取利益,各方纷纷施展手段,有的创办少林汽车、少林酒店借助其名声,有的利用少林寺名义开设各类武术学校,还有的借助少林寺影响力举办选秀活动。然而,少林寺并非获利最多的一方,以景区门票为例,少林寺与地方政府按照三七比例进行分配。
在资源划分的环节,难免会出现一些纷争。2001年,少林寺为重修“深山隐古刹,碧溪锁禅关”的景致而征用了邻近区域,激愤的居民曾在入口处和墓塔林中贴满斥责释永信的标语。其后,属地行政机构未支付承诺的数千万门票收益,寺中僧侣又曾在深夜时分前往河南省行政中心请愿。
后来,少林寺的管事们在整理方丈的起居室时,察觉到室内安放了数个监控设备,这些设备来历不明,随后被全部卸下,但事件的根源最终仍是个谜。
商业化之争
让一代名僧俗务缠身的背后,是少林寺过度商业化的事实。
1987年,释永信成为嵩山少林寺曹洞正宗第47世、永化堂上第33代法嗣。他接任后,便着手负责多项旨在宣传少林功夫和少林寺的工作,例如筹备“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庆典法会”,创办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及举办“中国功夫之星全球电视大赛”等。借助他的市场运作,少林寺的国际声誉显著增长,某行业刊物更视其为宗教场所营销的典范案例。
释永信在商业宣传里总是扮演着商人的角色,这个做法让他引来了不少非议,有些人管他叫“经济和尚”、“精英和尚”。
2002年,美国探索频道制作了关于释永信的电视纪录片《新少林方丈》,记录了他一天的工作情况,可以亲眼看到他带领古老的少林寺走向现代,开着奔驰车在都市中穿梭,用手机管理寺庙的日常事务,片中把“方丈”的英文翻译成了“CEO”。
关于外界对少林寺过度商业化的批评,释永信在公开场合说明,认为这是某些人刻意给少林寺强加的印象,声称这些机构并非少林寺的分支,而是周边的独立经营场所,例如各类武术培训机构,它们与少林寺并无直接关联。
但是,释永信也透露,倘若少林寺残破不堪,鲜有访客前来,那么诸多纷扰自然就不会发生。这座寺庙从昔日破败的境地,发展成为享誉国际的宗教场所,它从社会各界吸纳了多少资源,就应当肩负起相应的责任。
面对非议,释永信称,修行者本意是隐居山林,搭建简陋屋舍,终日潜心修行。但若都如此,佛教的延续就会中断。
不清楚,深陷凡尘琐事又无法抽身,这究竟是不是修行者必须经历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