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这款备受期待的SUV汽车,从6月26日首次公开以来,就激起了广泛的市场关注。短短3分钟内,预订量就已超过20万辆,1个小时后接近29万份订单,18个小时之内锁定销售数量更是达到了24万辆以上,这一系列亮眼数据让众多汽车行业资深人士都表示十分意外。
不过,销量急剧增长的同时,也显现出若干弊端。首要,供货时间过于冗长。小米方面说明,因为订单数激增,车辆交付时间会显著拉长,可达五十周或更长。因此,众多已付款的潜在购车者感到担忧,社交平台上对交车滞后的抱怨日益增多。更有数百名客户集体请求退还预付款。
此外,信息公开程度不够充分。部分意向购车者表示,在签订合同之前,销售人员没有清楚说明车辆到货的时间安排,使他们误以为可以迅速提车。等到签订合同之后,才在应用程序上了解到确切的到货日期,个别情况甚至拖延了三十个星期以上。这种处理方式引起了顾客的怀疑,认为小米公司有意隐瞒实际的交付进度。
对于客户的不满反馈,小米汽车方面也进行了说明。他们解释称,产品交付期限是根据已确认订单数量和生产线规划来确定的,当生产流程更加顺畅、制造能力增强后,实际交付时间可能会有所调整,并且会持续发布最新信息。同时,公司还推出了短期内的配置变更方案,授权已预订产品的客户在7月6日10点至7月7日24点期间调整设备设置。
但是,这些办法好像并未彻底消除顾客的不满情绪。一方面,交货周期太长依旧是症结所在,另一方面,囤积居奇的订单行为也引起了社会重视。在闲鱼之类的旧货买卖网站上,YU7订单变成了抢手货,加价金额从三千元到两万元都有。
小米YU7的热销,反映出购买者对新能源车的浓厚兴趣,同时也显现了部分行业弊端。针对小米汽车,处理供货难题,增强资讯公开程度,打击囤积居奇的商人,是当前亟待处理的要务。唯有妥善应对这些挑战,方可赢得顾客的信赖,也才能在新能源车领域站稳脚跟。
购车者应客观审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态势,热门车型虽具吸引力,仍需考虑提车周期、产品性能等要素,切勿随波逐流,务必依据个人条件挑选适配的车辆。
#每日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