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报道,8月2日于哈尔滨——东北地区的避暑旅游不仅带来了凉爽的气候,更增添了热闹的气氛——这股“清凉”之风已逐渐走出地域限制,吸引了众多游客。
新华社记者张玥、金津秀、丁非白
“得列(俄语意为3)元。”“哈拉少(俄语意为好)!”
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黑龙江的岸边,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的早市,这个被誉为“东北最具国际化特征的市场”,已开始回荡着中俄两种语言的叫卖声。它已经成为了众多前来避暑的游客们热衷于探访的新兴热门地标。
随着全国各地陆续步入高温酷暑的天气,历来作为避暑胜地而备受青睐的东北三省,凭借着独特的避暑资源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再度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每天拂晓时分,5点钟的钟声刚过,黑河的早市便迎来了充满活力的早晨。各式各样的俄式大列巴和东北风味的韭菜盒子,还有香浓的格瓦斯和新鲜磨制的豆浆……在这里,游客只需花费大约20元人民币,便能品尝到丰富的中俄特色早餐,同时还能享受“双语砍价”带来的乐趣。
随着夜色渐浓,游客们乘坐游船在中俄界江黑龙江上,得以观赏夜色美景。他们聆听着《喀秋莎》、《红莓花儿开》等中俄经典民歌的连唱……这独特的边境氛围,为游客们带来了更加丰富的体验。
李先生来自山西,他兴奋地表示,此次黑河之行让他既感受到了山河的雄伟壮丽,又领略了异国风情的烟火生活,这一切都让他感到既新奇又惊喜。
黑河边境的繁华景象,长白山的悠闲生活,五大连池的养生居住,本溪大冰沟的森林探险……这些东北三省暑期旅游的热潮背后,不仅是因为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发挥作用,更是因为旅游业的品质正在不断提升。
俄罗斯游客在黑河的早市挑选着他们的早餐,这一幕是在7月8日被记录下来的,新华社的记者姜思妮负责了摄影工作。
位于黑河市区约两百公里外的五大连池,拥有14座火山,这些火山在300年前喷发时喷涌出的熔岩,如今变成了“天然理疗舱”。在这里,游客们可以在石海星空营地伴着银河入睡;在冷矿泉边尽情畅饮;或者在火山脚下的康养小镇中,用矿泥敷面进行面部护理……这种康养“旅居”生活方式,正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千年积雪覆盖,万年松树苍翠,直指人间最高峰。位于长白山之麓,二道白河镇以其作为吉林省首个慢行城市的身份,吸引了众多“慢城课堂”的游客前来参观。
这是鸢尾花,长白山夏季绽放的美丽花卉,当地居民称之为钢笔水花。在长白山景区的花海栈道上,导游正指着路边形态各异的植物进行介绍。来自南方的游客们不禁赞叹不已,一边聆听一边用手机拍照、记录,纷纷感慨此行不虚。
这是吉林长白山恩都里活力社区夜景。(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店内摆放着新鲜炖煮的排骨,搭配我们这里的山野菜,味道纯正至极!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带着一股暖意,点燃了长白山脚下的恩都里休闲度假商旅社区的夜晚生活。半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烂尾工程,如今却变成了充满活力的街区。
长白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营销策划负责人鲁超楠表示,2024年伊始,当地特设工作小组,针对因资金链断裂而长期闲置的资产,实施了“一项目一方案”的举措,旨在推动破产重整,并重新吸引投资。恩都里、长白山书院、长白山麓角村等五个项目,也因此焕发了生机。
森林覆盖率达至九十七成;酷暑季节的平均气温仅为二十二摄氏度;地下水源温恒定在四摄氏度,甚至有时能在断崖之上目睹“冰瀑”的奇观……在炎炎夏日,位于辽宁本溪市的大冰沟森林公园宛若一座“天然空调”,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前来,体验这片林中的“奇遇”之旅。
景区工作人员讲解,大冰沟森林公园位于中温带低海拔区域,呈现峡谷地形。冬季,山间泉水凝结成厚实的冰层,直至次年8月方才完全融化,造就了夏季独特的“冰瀑”景观。游客漫步于森林公园,无不为之叹服,仿佛体验到了“左手夏意,右手寒冬”的神奇感受。
这是游客在本溪大冰沟森林公园游玩。(本溪市委宣传部供图)
那景象真是难得一见,令人叹为观止!来自上海的游客刘卓辉不禁驻足流连。碧波荡漾,青山如黛,四周回荡的唯有鸟儿的欢鸣与树叶摇曳的沙沙声,清新的空气将夏季的炎热一扫而空。
东北的农家乐增添了几分悠然自得。来到大冰沟景区附近的“兄弟农家院”,张忠厚村民的住所焕然一新。每逢周末或是小长假,游客们都会提前预定。正值旅游旺季,他每天的收入都能达到上千元,脸上洋溢着笑容。
去年七月,《关于推动东北三省一区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正式实施,该政策强调,需充分利用温和凉爽的气候特点以及丰富的森林、山脉、湿地、草原、沙漠、湖泊、河流、海洋等自然资源,着力发展避暑旅游,合力塑造“东北避暑胜地”这一旅游品牌。
提升辽宁四季旅游精品线路的品牌形象,使游客能够随季节变换领略辽宁之美;持续举办消暑避暑的全民休闲活动,使得“清爽吉林·22℃的夏天”这一品牌标识日益突出;黑龙江则升级了“一键玩龙江”服务,并对“智慧导游”的AI智能问答功能进行了优化……露营、夜市、创意街区、街头表演等活动,正逐渐成为夏日避暑游的新亮点,展现了文化旅游的新场景和市场新形态,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避暑体验。
彭晓川副研究员指出,避暑不仅仅意味着逃离酷热,更是一种融合了野趣、品质与深度的文化旅游新形式。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彭晓川提到,东北地区的避暑经济已经不再单纯依赖自然资源,而是开始通过创新业态来吸引游客。三省各自独特的定位有效避免了同质化竞争,通过互补优势实现了区域间的联动,为夏季旅游市场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